據悉,年內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公路交通標志標線優化提升專項工作,指導性文件的送審稿已經形成。該送審稿開篇即提出:公路交通標志標線是公路的語言,是直接面對公路使用者的窗口,是傳遞規范化信息并用以服務和疏導交通的重要設施,對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改善車流行駛條件、減少交通事故、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部委層面指導性實施類似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國務院辦公廳于2012年要求落實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與道路建設主體“三同時”制度,交通運輸部持續開展了10年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公安部于2017年實施了《關于開展交通信號配時智能化、交通標志標線設置標準化工作的意見》,其重視程度達到了高的政治站位。甚至于我們可以在一些與莊稼地平齊的公路邊沿看到強防護能力的鋼護欄,其投資強度、保護生命財產的決心,不能不說下了很大功夫。同時也能在無數起道路交通事故的調查報告中看到,更能在全國人大代表對于粗暴式違法抓拍的提案,以及“網紅某高速公路一年一個攝像頭1.2億罰款”背后看到,交通標志標線的薄弱,其薄弱。
做好交通標志標線,有多難?
難于上青天。
即便是上青天的蜀道、川藏線、青藏線,也都實現了天塹變通途。
即便如此,交通標志標線依舊廣遭詬病,問題暴露。幾年前央視焦點訪談欄目重點曝光了交通標線工程質量問題,以及日常發生的各類交通事故中,存在大量的高速公路出口、道路平面交叉口因為指路標志看不見、看不清、看不懂誘發駕駛人反應遲疑而事故頻頻。
很明顯并且已經暴露的問題,就一定有對應解決辦法。在此,給即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公路交通標志標線優化提升專項工作提四點建議:
01
尊重設計的智慧,用大幅度提高設計費體現對設計的價值尊重
之于道路交通,標志標線具有其重要的功能性:傳遞信息、疏導交通、規劃路徑、改善人因等等,同時也被相關法律賦予了“交通信號”的地位。要想真正實現它的功能性,卻并不容易,每一路段或路口,都存在復雜多變的不一樣狀況,都需要設計師去現場用心的感知、研究、體驗,才有可能出現科學合理的線形、內容、位置等等。設計是工程的靈魂,交通安全更不是依賴于“低門檻”的標準規范,需要發揮設計思想的維度。既有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費是按照工程投資造價的比例,分攤到交通標志標線則其有限,通常一個交叉口的標志標線設計費僅僅幾百元錢,很難想象如何去維持設計師的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雙重付出。
02
尊重創新的智慧,以科學性、價值性衡量新技術成果的應用
近年來,主動發光、智能網聯、數據融合等技術不斷迭代創新應用于標志標線,在視認距離的提升、設施狀態的遠程感知、多源數據信息的實時交互等方面給到了道路出行者安全與舒適體驗。判斷標志標線的新技術是否適于泛在應用,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考究:一方面其結構、材料、設置形式等是否符合了基本的強制性標準,并提升支撐了標志標線的功能性要求;再一方面是否滿足了不同出行者、不同車輛在全天候條件下的視認視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工程投資與交通安全提升所形成的經濟效益價值比,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更低投資成本。
03
尊重人因工程的智慧,以出行者的感知體驗為措施導向
人因工程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重點,科學合理的標志標線設計與設置,能夠提前、主動、規范出行者的交通行為,從而獲得良好的人的交通行為準則與習慣。例如,在很多普通公路的沿線,存在非常之多或先或后形成的、或寬或窄的、不同功能需求的交匯出入道路,顯然具有交通安全風險多樣性特征,需要通過科學性、藝術性的標志標線設置,與出行者形成前置的信息提示、風險告知等互動。
04
嚴格把控工程與產品質量,事前控制、提率
標志標線技術,無論是傳統的,還是創新的、的,倘若沒有了品質的保障,則休談交通安全保證。很多時候,追求的工程,其背后必然應當是對應了的設計、的材料、的施工、的、的企業,一個環節不符合的指標或是掉了鏈子,一定做不出的工程。要實現這個,標志標線工程全過程各個時點的事前品質控制,用的供應鏈,保障的成果。
交通安全設施是附屬于道路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因此,長期以來,標志標線被定義為“土木工程”,程度上限制了“傳遞信息、疏導交通、規劃路徑、改善人因”的功能發展。這些問題,在筆者所著的《交通安全新認知—一個交通創客的思考》(人民交通出版社)一書中有諸多論述。要專項優化提升標志標線,決不能只是簡單地查漏補缺,更要從更高的空間、時間、視距、安全等維度去思量,拿出系統的可持續的措施。
寫在結尾
標志標線工程的用戶有二類,一是道路交通管理者,二是道路交通出行者,后者無疑是的也是根本的服務群體。出行者實現了安全、暢通、舒適,管理者同樣會獲得的收益。評價一項標志標線工程是否,出行者的體驗與口碑是回饋。